作者: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政府管理技術研究室副主任 副教授 丁藝
隨著國務院發(fā)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相關工作的推進實施,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也會逐步深入地與互聯網的發(fā)展相融合,“互聯網+政務”將成為電子政務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一、“互聯網+政務”將成為電子政務發(fā)展的新方向
?。ㄒ唬╇娮诱枕攲釉O計將更加依托互聯網
近年來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子商務的蓬勃發(fā)展,社會公眾對于互聯網與信息化有了更加全面、具體的了解,我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也將不斷適應互聯網發(fā)展的新進展和新特點,適應公眾新的需求。未來的電子政務頂層設計將會進一步充分利用互聯網發(fā)展和新信息技術變革的有利環(huán)境,在保證信息安全和政府系統運行良好的前提下,從頂層設計角度,將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的電子政務應用部署在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政務業(yè)務和創(chuàng)新為民服務,構建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系統,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創(chuàng)新為民服務提供的頂層設計新模式。
(二)電子政務的發(fā)展理念將會更加貼近互聯網
互聯網發(fā)展的核心在于“用戶思維”,而“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的核心將以公眾的需求為核心,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服務的使用效率?!坝脩羲季S”是電子商務模式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yè)為社會公眾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服務與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預期與社會反響。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電子政務已經走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如何轉變電子政務發(fā)展的思考模式與主要內容,將電子商務的“用戶思維”應用到深化電子政務的“為民服務”中,將是下一步電子政務發(fā)展的重點。融合互聯網思維,形成緊貼互聯網發(fā)展現實的“互聯網+政務”的發(fā)展模式,將有力地促進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政務發(fā)展新模式的發(fā)展。
(三)電子政務的建設發(fā)展將會更加基于互聯網
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特別是面向廣大群眾基本公共服務的基層電子政務,其主要目的更是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務。然而目前電子政務系統還不能實現基于互聯網的實時在線辦理,增加了公共服務部門的使用、運維成本,也影響了面向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效果。因此,隨著“互聯網+政務”發(fā)展模式的確立,眾多不存在涉密信息的公共服務部門,將會更加傾向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已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將大量涉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務應用集中在統一的互聯網平臺。
二、“互聯網+政務”的建設重點
?。ㄒ唬嫿ㄔ诰€政務服務的標準化體系
從政府上網開始,我國電子政務已經經過了基礎設施部署、網絡平臺開發(fā)的起始階段,步入了加強應用使用效率的深化發(fā)展階段。目前很多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都可以通過政府網站或者便民服務應用實現在線服務的辦理,在一定程度上為人民群眾享受政府的在線服務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是,仍然有很多政務服務事項只能實現辦事指南公開,無法實現全流程的在線辦理,很多政務服務事項的在線辦理流程不規(guī)范,各地區(qū)各部門政務服務標準不統一,這些問題都嚴重的影響了政務服務互聯網在線辦理效能和人民群眾對于政府的滿意程度。應發(fā)揮“互聯網+政務”的特點與優(yōu)勢,全面系統的對各自部門所負責的具體業(yè)務權限、辦理事項、辦理流程、辦事指南等與政務服務事項辦理相關的信息進行梳理統計,建立基于部門的政務服務清單。在此基礎上,從人民群眾滿意和提高政府運行效率角度出發(fā),建立統一的在線政務服務標準規(guī)范體系,進一步突出“互聯網+政務”的特點和效能。
?。ǘ┙⒕€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政務服務體系
在互聯網+對傳統行業(yè)不斷滲透的趨勢下,政務服務正在通過微博、微信、移動APP等互聯網平臺的應用而變得更加便捷高效。O2O服務模式保障了供應服務鏈的暢通有效,為“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服務新模式。應創(chuàng)新電子政務的應用和服務,將大量線下活動向線上遷移,變專業(yè)窗口為綜合窗口、變單獨受理為統一受理、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實現辦事流程再造優(yōu)化,盡最大可能提高辦事效率。應明確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差距,分析用戶具體的服務使用方式,運用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模式,建立基于互聯網的O2O政務服務體系,實現線上預約、辦件狀態(tài)查詢,線下實體服務,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創(chuàng)新,真正從人民群眾的需求出發(fā),為群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捷、全面、個性化、定制化、均等化的服務。
?。ㄈ╅_放公共數據建設智慧政府
政府所掌握的大量公共政務數據是完善國家治理的金礦,要緊密圍繞數據治國的戰(zhàn)略需要,加強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建立面向不同類型、涵蓋各個領域、不斷動態(tài)更新的大數據建設標準,為實現各級各類信息系統的網絡互連、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奠定數據基礎。同時,根據公眾需求,在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平臺上開放共享政府公共數據,鼓勵社會、民眾積極利用公共數據,開啟大眾智慧,實現萬眾創(chuàng)新,全面提升數據的利用水平。著力開展典型應用示范,選取醫(yī)療、住房、教育、交通、公共安全等惠及民生的關鍵領域,率先開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服務,將成果應用于財政、金融、稅收、政府轉移支付等領域重大項目的跟蹤審計,實現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控與預警,建設陽光、高效、服務型的智慧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