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紅平,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2010年與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時任總經理王彪洽談時,王總信心滿滿地說,再過50年,滿大街跑的只有快遞員了。沒想到10年之后,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這句話在中國成為了現實。
隨著各省紛紛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鐘南山院士等專家學者呼吁國人“不出門”來應對疫情,14億中國人停止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路狂奔,節(jié)奏慢了下來,全民宅在家中,疫情重災區(qū)(如武漢、黃岡)更是實施了封城的舉措,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比以前任何時候都依賴網絡。本次新型肺炎疫情, 作為一場突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成為了對國家網絡基礎設施、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的壓力測試。
這次壓力測試檢驗的成果,將進一步驗證黨中央啟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性、及時性;在此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也將為政府信息化工作指出改進的方向。
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無疑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強大工具。就目前來看,國務院辦公廳主推的政務一體化平臺、互聯網+督查等系統(tǒng)、12345市長熱線,很大程度發(fā)揮了與人民群眾互動的功效。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們建設的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對于突發(fā)的公眾事件,存在較多需要改進之處。
我們看到,由于物資缺乏,醫(yī)療機構網上求助激發(fā)了民間物資捐贈行為,但線下物資運輸卻難以有效對接,甚至因物資分發(fā)渠道不暢引發(fā)了更多負面輿情。在這個過程中,各種問題集中暴露,在官方救援組織運轉、全球捐贈對接、緊急物資調配方面,缺乏有效協(xié)調的信息化系統(tǒng)助力。武漢、黃岡等疫情集中城市實施的封城舉措,是應對疫情的有效方式,然而隨之而來的人民群眾正常就醫(yī)、現有醫(yī)療資源可用性查詢等現實的難題,無疑對社會治理及相應的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能力不足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網絡上甚至出現了疑似患病群眾打110舉報自己以求獲得住院資格的新聞。
疫情面前,此前各級政府大力打造的智慧城市指揮調度系統(tǒng)短期內沒法應對這類突發(fā)公共事件。在城市內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良好的前提下,已有的信息化系統(tǒng)目前還不能及時解決政府、人民群眾急需的信息溝通,而信息流的不暢通,導致謠言滿天飛、負面輿情充斥網絡,既不利于防疫救災,也不利于解決需要救助的病患家庭實際困難。
“非典”是我們國家公共衛(wèi)生管理及信息化發(fā)展水平的一個分水嶺,“非典”之后,我國有兩個突出的變化,一是有關傳染病防治的人才隊伍、技術儲備和專項研究都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二是中國的互聯網企業(yè)和電商企業(yè)飛速發(fā)展,網絡游戲、網絡購物、即時通訊工具等迅速發(fā)展,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網易等公司都趁勢崛起了。
這次疫情,也必將會對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帶來進一步改革的契機。具體到支撐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信息化領域,將會有如下五個顯著的變化。
一、政務信息化項目將在重視輔助政府決策的同時,向服務普通人民群眾轉變。
由于信息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希望能夠即時表達和反饋意見,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快速度的需求響應。傳統(tǒng)的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需求溝通表達機制與政府分析決策方式僅僅依靠自上而下的傳統(tǒng)信息識別、抓取、分析、預判方式;但是這類系統(tǒng)不能承擔起及時響應公共需求的功能,還沒有完全抓住治理方式的核心訴求,一定程度上忽略人民群眾正當訴求的快速與精準滿足,應對公共事件時用戶體驗較差。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已經看到大數據分析、微信小程序、線上志愿平臺等社會力量的涌現,為應對疫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幫助。相反,以往各地政府大力投入的決策指揮系統(tǒng)或智慧城市工程在這次疫情中并沒有發(fā)揮明顯的作用。
二、國家層面將可能在政務一體化平臺、數據交換共享平臺的基礎上,打造能夠深入推進到基層的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及應用能力。
事實證明,越接近基層社區(qū)和社會個體的工作,大數據越有用,越能直接對服務改進起作用。比如這次疫情中各地市長熱線12345、國務院辦公廳建設的互聯網+督查系統(tǒng)、武漢微鄰里小程序等,但這些系統(tǒng)在此次疫情事件中尚未成為主流的信息收集和處理通道。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要有途徑下沉到基層、下沉到社區(qū)、下沉到廣大農村地區(qū)。本輪疫情之后,預計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將繼續(xù)深入探索大數據的研究和實踐,尤其是以人民群眾日常關切為中心的數據的收集、整合和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36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推進技術融合、業(yè)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低于、跨系統(tǒng)、跨部門、跨業(yè)務的協(xié)同管理和服務,是新時代下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對政務信息化新需求。從這次疫情中可以看出,一旦有涉及全員參與的重大事件,往往涉及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農村基層機構,也涉及交通物流、醫(yī)療、警務綜治、商貿、衛(wèi)生防疫、應急救援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需要在各層級、各機構之間共享與傳遞。
三、新的互聯網技術將進入大規(guī)模應用階段,新技術的應用將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ABCDEHI5G等新技術將在社會治理體系中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即AI技術、區(qū)塊鏈Block 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智慧家庭Smart Home、物聯網IoT、5G。
例如在本次疫情中,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可分析市長熱線12345反饋的信息,及時收集、分析、回復輿情;電信運營商的大數據可以查詢到曾出現在湖北境內手機信號的遷移,能幫助有關部門追蹤了解可能感染者的出行軌跡;“百度地圖”可看到疫情爆發(fā)后,自某城市遷出的人員去向;騰訊的數據庫中也可獲得人員流動數據;根據“航班管家”、“飛常準”、12306等App統(tǒng)計,可以顯示疫情爆發(fā)以來武漢出港航班、經行列車的目的地數據等。
本次疫情中,被網友戲稱為史上最強的“云監(jiān)工”項目,也是基于高性能的5G網絡和天翼云平臺。中國電信與央視頻合作推出“疫情24小時”,對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yī)院的建設進行全程高清直播,同時在線觀看網友超過了1億。通過云計算等技術,支撐了本次直播的順利進行,也為疫情重災區(qū)HIS、PACS等核心系統(tǒng)部署提供計算與存儲能力。
區(qū)塊鏈技術(Block Chain)可用于慈善、社會救助、公益捐贈領域,詳細記錄捐贈人、受贈人信息,發(fā)布求助信息,接受陽光監(jiān)督,疫情當前打造透明、公正、公開的慈善體系。
智慧家庭領域的服務方式越來越為大家接受,家庭電視大屏互聯網化、數字化進程加速,向家庭娛樂中心發(fā)展,從“看電視”過渡到家庭信息中心“多屏交互”。網絡視頻不僅陪伴人們打發(fā)隔離期間的閑暇時光,更是在信息發(fā)布、知識科普、政務交流等方面發(fā)揮作用。隨著資本涌向抖音、快手等應用,更多媒體機構和專業(yè)人士進入短視頻行業(yè),短視頻制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喜聞樂見。與此同時,高質量的長視頻崛起勢頭明顯,內容付費被廣泛接受,自制的 “網播劇”贏得更多觀眾和收益。得益于4G、5G快速部署,網絡音頻平臺穩(wěn)步擴張,成為人們學習、娛樂新助手。與5G技術伴隨的VR、AR技術也將大放異彩。機器人加快在繁重、危險的崗位上替代人類的步伐,AR、VR場景更加豐富、虛擬與現實深度耦合;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工業(yè)機器人等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大量出現。
邊緣計算技術能將社區(qū)、園區(qū)的需求就近交互處理、分發(fā)、匯總。物聯網已經成為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采集、預警等支持。
四、融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將得到更快更廣的傳播,政務新媒體獲得新的發(fā)展機遇。
融媒體時代,網絡媒體格局變革進一步深化。央媒、各類官方媒體希望抓住網絡輿論場主導權,微信、微博、今日頭條、QQ等社交媒體,自媒體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向人民群眾傳播信息、擴大自身影響力。
在眾聲喧嘩中,央媒的新媒體頻道從報道、評論、信息服務等多方面出擊,努力奪取網絡輿論場主導權;專業(yè)媒體異軍突起,能量彰顯;“意見領袖”、“網絡大V”地位不斷鞏固,顯示互聯網上自媒體蓬勃發(fā)展之后,在人人皆媒的背景下,高品質新聞內容價值回歸。
疫情隔離期間,微信已經成為整個社會信息發(fā)布、相互溝通聯絡的主要平臺,傳播、組織、動員功能日顯,但其中信息泥沙俱下真實的新聞信息與謠言相互混雜,正式的信息,很多網民仍然選擇到官方媒體去求證。政務新媒體應考慮如何因勢利導、高效運行、透明公開,爭取打造“信息公開的權威和便民平臺”,讓人民群眾第一時間去瀏覽的是官媒而不是其他媒體平臺。
政務新媒體媒體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的需求,提升政府的網絡意識、媒體素養(yǎng)和輿論引導能力,成為提升政府執(zhí)政能力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重要內容。
學網絡、懂網絡、用好網絡,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必將成為各級政府公務人員的必修課。預計本輪疫情事件過后,中央對各級政府官員輿論引導能力的培訓將全面鋪開。
五、移動辦公、在線醫(yī)療、在線教育將更加普及,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本輪疫情之中,人民群眾的辦公、醫(yī)療、教育的部分需求轉移到線上處理。對這類需求的響應也將是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疫情讓人們不得不隔離,而工作不能停止。騰訊的“企業(yè)微信”、阿里的“釘釘”、中國電信的“天翼云會議”、華為的“Welink”、字節(jié)跳動公司的“飛書”等應用,均發(fā)力搶占用戶,市場競爭趨于激烈。遠程協(xié)同辦公軟件高清視頻化、移動化,移動辦公變得更加方便與快捷。
5G的到來為遠程手術帶來可能,5G的普及將擴大遠程手術的推廣。本輪疫情讓遠程會診、在線診療更加被理解和接受。目前,各大醫(yī)療信息化廠商、硬件廠商和運營商都在發(fā)力。1月30日上午10時30分,浙江金華市中心醫(yī)院遠程會診室內,重癥醫(y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內科等多個學科的專家聚集在一起,通過5G云會診系統(tǒng)確認了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
本輪疫情期間,各大在線教育廠商紛紛打出“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的廣告,給寒假在家的學生及家長送去免費的寒假作業(yè)、各類在線課外輔導班。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能力。要對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進行徹底排查整治,補齊公共衛(wèi)生短板。
從中央的重視和現實生活的需要,政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經是一項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的系統(tǒng)工程。政務信息化工作已經邁入集約整合、全面互聯、協(xié)同共治、開放共享、安全可信的新階段,堅持大平臺、大系統(tǒng)、大數據的頂層架構,構建形成大平臺共享、大數據慧治的頂層架構。提升政府宏觀調控科學化、政府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基礎設施集約化的能力。
政務信息化工作將深入社會治理和服務方方面面。政府將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將不僅視為拉動經濟發(fā)展的新動能,更會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的主要支撐來部署和建設。而且在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與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方面,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將發(fā)揮更大的價值。本次疫情將助推政務信息化系統(tǒng)加快建設,進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加速發(fā)展。
此文章為外部客戶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負任何責任,如存在問題可聯系本站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