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信息化建設的人還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乍一聽起來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在現實工作中大有人在,而且由于這個因素造成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和長建不結的“胡子”工程屢見不鮮。對此現象淺議如下:
一、何為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指在信息化建設中的供需雙方,由于對對方所涉及領域的相關業(yè)務和知識,了解的不系統、不全面、或知之甚少,而造成雙方在項目合作過程中,掌握的信息不對等。
二、為何信息不對稱:每一項信息化工程,大都是由甲(業(yè)主)、乙(承建)雙方共同合作完成的,眾所周知,甲方提供的是需求(方案),乙方提供的是技術(方案),由于主、客觀的原因,往往雙方對他方方案的可行度、先進度、成熟度,先天就存在著認知和理解上的差異.尤其是甲方往往由于工作范疇所局限,對乙方的集成理念、平臺選擇、開發(fā)手段、技術路線、成功案例等信息化類新生事物的評判信息掌握的甚少,而乙方雖為專業(yè)性公司,但對每一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物理和人文環(huán)境,以及該行業(yè)信息化建設的規(guī)劃與現狀未必十分熟悉,故形成了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這種差異的存在埋下了諸多隱患。
三、信息不對稱的隱患:本人因工作關系,經常參加一些信息化項目的需求分析會、可行性方案論證會、項目審批會、驗收會和政府采購評標會,發(fā)現在信息化建設工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出現局限性、盲目性、非標性的缺憾,表現為水平低下、重復建設、信息孤島。如;有些甲方初次做項目,所提出的需求多著眼于當前的業(yè)務應用,很難考慮到拓展問題,而對于在網絡環(huán)境下,如何從系統建設、數據共享、安全保密、兼容冗余、協同辦公、規(guī)劃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科學、實用的構想,以及對乙方所提技術方案的先進性、實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易維護性和性能、功能響應的完整性,讓其進行科學地評判與抉擇,實在是勉為其難,可話又說回來了,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的合作,能做出高水平的項目嗎?又如:有些乙方有很好的技術實力但苦于不熟悉甲方的業(yè)務,無法將優(yōu)勢用足,工程能不留有缺憾嗎?再如:有些乙方為了贏得市場,往往以極力迎合甲方的需求為“第一要務”,為不傷“和氣”發(fā)現需求中的缺陷和產品選型、標準規(guī)范以及擴充延展中的問題,不是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而是照方抓藥“屈就”于用戶,只有當評審過程中,專家評委提出質詢和質疑時才不得不道出原委,可是木已成舟,只能做一些微調,再將方案進行大的改動已經不現實了,這種非科學的“屈就”能打造出優(yōu)質工程嗎?另如;有些乙方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空間,往往在技術方案的設計上,力推有自主產權或與己有戰(zhàn)略聯盟關系的廠家(有價格優(yōu)勢)的硬、軟產品和自己熟悉的技術路線,由于甲方相關知識的缺失,盲目認同,其結果顯而易見,在配置、性能、性價比等指標上未必是最優(yōu)化的。
四、如何力求信息對稱:人不是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要有意識的、積極主動的收集、充實、積累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和市場的需求信息,以此來不斷更新理念,提高對信息化建設雙方領域的認知度,知己知彼、與時俱進,努力提升對需求方案和技術方案的掌控、評判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做起:
1、甲方(業(yè)主)要有意識、有規(guī)劃的培育本部門的既懂業(yè)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兩棲性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專業(yè)化隊伍,有句老話——見多才能識廣,人的知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實踐,即親歷親為,一種是間接實踐,即從書本或他人的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yǎng),人生苦短,無法任事都來親自嘗試,大量的知識是要靠后者,所以,比較有效的辦法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勤于實踐的方法,即(一)要善于不定期請規(guī)劃部門、學者及IT界(信息產品生產商、供營商、開發(fā)商、系統集成商等)人士來給我們傳授信息化知識,如規(guī)劃管理、理論理念、前沿技術、產品分類、用途特色、案例分析、行業(yè)標準、境外現狀,以此來吸納與充實信息;(二)要適時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參加、參與國內外信息化建設領域的產品展演會、推介會、座談會、專題論談會、培訓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注重考察本系統上、下級部門的規(guī)劃與應用,不斷地借鑒成熟、成功的案例,引進、消化為我所用、提升自己:(三)要結合國情和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實際,量體裁衣,學以致用、干出特色。
2、乙方(承建)要努力做到善于融入對方,即一要捕捉市場需求,深入調查研究,熟知用戶業(yè)務,摸透應用細節(jié),理清工作流程;二要有針對性地拿出數套不同投資層級的技術方案和實施措施(說明理由、舉出案例),供甲方選擇;三要學會宣傳自己,有句古訓叫“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注重宣傳的企業(yè)不利于發(fā)展,IT界的企業(yè)要勇于投入一定的資金和精力,用于理念、產品、成功案例的宣傳,正確有效的推介自己、傳達信息、引導需求,此舉定會起到利人、利己的良好效果 。
3、行業(yè)管理部門(如電子政務協會、信息協會、系統集成協會、計算機學會、計算機用戶協會等)要充分發(fā)揮在本行業(yè)中的協調和服務作用,通過論談、展演、沙龍、培訓等多種形式,來搭建互動與交流的平臺,促進用戶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溝通,有利于雙方的信息對稱。
4、建立、健全第三方(咨詢、監(jiān)理、評測)服務機構與機制。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的認識比較滯后,要引起各界的重視。要知道,好的咨詢、監(jiān)理、測評機構,是建立在一批有理論有實踐經驗的專業(yè)人才的基礎之上的,是經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審批注冊的,有些機構也是被國際上認可的,這些機構的咨詢、監(jiān)理、測評意見是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的,借用此類外腦和外力,可以使我們減少盲目性、局限性,增強科學性,提高成功率和社會、經濟效益。(作者單位:天津市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