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大多數政府部門都意識到新媒體在宣傳中的重要性,樂于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政務新媒體的形式,打開面向群眾的大門,利用新媒體機動靈活的優(yōu)勢,及時發(fā)布本部門的工作信息和涉及民生的政策,讓群眾知道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并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
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如今,新媒體承載著干群溝通的希望,而日益進入大眾的視覺中心。從中央到地方,干部們紛紛用屬于自己的方式從上至下,通過新媒體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這個平臺表達對民意的尊重與敬畏。
可以說,干群新媒體互動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搭建了匯聚民情的平臺,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在當前,網絡和網民幾乎成了民主監(jiān)督、文明法制、公民意識、民權人權的代名詞,而諸如老爺做派、人治意識、一手遮天、高高在上、無視群眾等一些封建的勞什子,屢屢被團結起來的群眾以強大的力量戰(zhàn)勝。這是時代的進步,是社會思潮的進步,是國家的進步。
高手來自江湖,智慧本在民間,可以預見,新媒體孕育的強大民意需求讓干群新媒體互動越來越不可或缺,民間的無窮智慧,總能成為激蕩變革的強大動力。中央領導人與網民交流道實情、講真話、提信心,與其說是對網民的偏愛,不如說是對百姓的尊重,強調“群眾有權力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對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評意見,政府也需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推進政務公開和決策的民主化。”
這既是領導人的心里話,也是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作為領導者、決策層,能不能正確對待新媒體民意,實現良好的官民互動氛圍,做到主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是提高其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需要,更是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的需要。干群新媒體互動交流,是利黨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好事要想做好,必須形成制度、規(guī)范,建立長效機制。不能貪圖新鮮,熱一陣、冷一陣;更不能在新媒體上搞一些形而上學的形式主義。
一是深入了解。干部要提升運用新媒體的執(zhí)行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要了解群眾所思、所需。黨員干部要主動轉變工作作風,主動運用新媒體聽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意愿,在工作部署上做到科學決策、正確決策,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新媒體的溝通效果。
二是健全機制。加強新媒體互動是個長期的過程,也是黨員干部的長期工作任務。政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實行獎優(yōu)、治庸、罰劣,發(fā)揮好績效評估的激勵約束作用,完善和形成民主決策、民意反饋、政務公開、責任追究等制度,為加強新媒體互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認真落實。黨員干部在落實新媒體互動時,要克服政令不通、執(zhí)行不力、落實不夠的問題,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對待群眾感興趣的政策和工作,要明確政策落實和工作完成的具體部門、崗位和承辦人員,不斷提高干部的業(yè)務能力和工作素養(yǎng),促進政策和工作落實到位。
作者:胡喜慶
原標題:干群新媒體互動要順應時代潮流
作者:胡喜慶
原標題:干群新媒體互動要順應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