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國務院發(fā)布了經中央深改委審定的《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未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必將對我國數字政府的建設和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有關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這一新表述,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筆者以為,這一表述之所以受到重視,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這一概念強調的是數字化履職能力,而不是傳統(tǒng)政府的履職能力,因此,用數字化重構政府履職能力,就成為其核心命題;二是這一概念強調的是政府履職能力體系建設,而不是單一的部門履職能力,因此,如何在數字化背景下實現部門間協同高效,就成為實現這一變革的關鍵;三是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著未來數字政府建設,將要進一步突出政府各部門間的業(yè)務重組和協同,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qū)域的網上協同應用。那么,在實踐中我們如何把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落到實處呢?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瞄準數字政府建設的兩大目標

  《指導意見》的一個重要亮點,就是對未來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兩大目標,即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其中2025年的近期目標,主要包括完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和健全統(tǒng)籌協調機制,數字政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職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取得重要進展,數字政府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更加重要。而2035年的遠期目標,則提出數字政府體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備,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數字政府基本建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指導意見》提出的上述雙目標戰(zhàn)略,有三個顯著特征:首先,兩階段的數字政府建設目標,都突出了一個主題,即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這說明國家已經把數字政府建設作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二是進一步突出了數字政府在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不僅僅局限于提高政府的決策執(zhí)行能力和服務監(jiān)管能力等方面。三是實現政府的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目標,成為建成數字政府的重要標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指導意見》中的兩大目標,既為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建設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換句話說,在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的七個方面全方位發(fā)力,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預期目標。比如,通過經濟運行大數據監(jiān)測分析,提升經濟調節(jié)能力,如何強化?加強智慧監(jiān)管,提升市場監(jiān)管能力,如何整體推進?推動數字化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提升社會管理能力,如何創(chuàng)新?推進利企便民數字化服務,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如何優(yōu)化?動態(tài)感知和立體防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能力,如何提升?加強數字機關建設,提高政務運行效能,如何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務公開水平,如何讓老百姓更加滿意?這些都是我們在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構建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解決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雖然是《指導意見》中的一個新提法,但過去我國在推進電子政務建設中,實際上也在做這方面的事情,只是還沒有上升到這樣的理論高度。從過去我國的實踐看,我們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市場監(jiān)管等方面都作出很多創(chuàng)新,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如“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網共治”等。特別是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線幾年來,已經與4300多個政務服務中心聯網,在利企便民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收到了明顯成效。目前各地正在按照“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的要求繼續(xù)推進,不斷提升政府的數字化履職能力。

  在充分肯定我國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提升的同時,我們要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很大的改革魄力。歸納起來看,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二是網絡、數據、協同方面的障礙;三是業(yè)務重構中制度規(guī)則方面的障礙。從體制機制方面的障礙看,其主要體現在政府機構設置與職能配置的邏輯仍然受傳統(tǒng)科層制制約,缺乏數字化思維。反映在構建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方面,主要是難以用數字化的邏輯去主導,存在部門壁壘、職能鴻溝等體制機制障礙。

  從網絡、數據和協同方面看,障礙仍然不可小覷。比如,網絡通的目標基本實現了,但是互通方面的“縱強橫弱”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過去建立起比較強大的縱向網絡的中央部委,在橫向的互聯互通方面,依然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給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qū)域的政務服務帶來阻礙。又如,在數據通方面,縱向業(yè)務數據的流轉、共享相對順暢,但在橫向的數據跨部門、跨行業(yè)流動和共享方面,就會遇到種種困難。如果沒有強大的數據共享資源體系的建立,許多應用是很難實現的。再比如,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建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建立跨部門的應用,實現在虛擬空間的網上協同,這與傳統(tǒng)的職能劃分過細、過于微觀的內在履職運行邏輯,存在一定的沖突??梢姡诔醪浇鉀Q了網絡通、數據通和業(yè)務通的基礎上,按照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建設的要求,進一步破解其中的難點、堵點,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業(yè)務重構中的制度規(guī)則方面看,障礙主要表現在法律規(guī)則的某些滯后。我們知道,數字化帶來政府治理的一個重大變化,是對傳統(tǒng)的政府業(yè)務進行重組,這是服務監(jiān)管模式創(chuàng)新的前提,也是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提升的重要條件。而在業(yè)務流程梳理和優(yōu)化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部門法規(guī)的障礙,使業(yè)務重組、模式創(chuàng)新難以突破。如果不能及時清理一些不適應數字時代的制度規(guī)則,不能從各個政府部門的基礎性工作入手,進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清理,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的構建,就會受到很大的制約。

  增強改革思維平臺思維數據思維

  針對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存在的上述問題,要多管齊下才可能取得突破。首先,要用改革的思維,推進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的構建。要看到,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建設中的體制機制障礙,靠技術是很難解決的,只有通過必要的體制改革,才有可能予以化解。在這方面,溫州龍港市的改革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示。龍港是2019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鎮(zhèn)設市的,被賦予縣級管理職能。因為編制有限,他們按照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則和數字化、行政改革并重的思路,推動撤鎮(zhèn)設市工作。全市共設置黨政機構15個,直接管理93個社區(qū),沒有中間管理層次。社區(qū)實行劃片設立黨的機構和政務服務機構,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近幾年運行下來,全市人口由38萬增加到46萬,主要經濟指標均處于溫州市的前三位。可見,改革不僅能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也可以為數字化賦能。同樣,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構建,只有對不合理的體制機制,以及影響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再造的制度規(guī)則進行改革,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其次,要用平臺思維,重組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業(yè)務和加強對市場、社會的監(jiān)管?!吨笇б庖姟访鞔_提出,要構建智能集約的平臺支撐體系。這意味著,未來不管在政府業(yè)務重組方面,還是加強對市場、社會的監(jiān)管方面,都要借助網絡平臺,促進業(yè)務重組和對互聯網的監(jiān)管。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公職人員引入平臺思維,打通部門界限;要用平臺監(jiān)管平臺,不斷提高平臺的智能化和集約化水平。

  再次,要用數據思維,提升跨部門、跨層級、跨區(qū)域的協同能力。數據思維既包括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共享,也包括數據的安全保障等?!吨笇б庖姟诽岢?,要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并將之作為數字政府五大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在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方面,國家將采取一系列新的重要舉措,解決在實現“三跨”(跨層級、跨部門、跨區(qū)域)方面的數據短板,為安全的數據共享資源體系建設提供保障。未來可能的實施路徑是,在現有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再構建兩大融合平臺,即全國一體化監(jiān)管平臺和全國一體化數據資源平臺。這樣三足鼎立的平臺支撐體系一旦形成,對解決數字資源整合共享方面的問題較為有利,將對構建政府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產生重大影響。(汪玉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第四屆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11.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huán)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yè)提供商。創(chuàng)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chuàng)新業(yè)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huán)境流程再造系統(tǒng)、營商環(huán)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tǒng)、政策智能服務系統(tǒng)、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咨詢規(guī)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fā)改委、營商環(huán)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yè)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