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坐落于云貴高原的山區(qū)之中,不沿海、不沿邊,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边^去,在關于貴陽的描述中,不難看到這些文字。但從2013年開始,這些描述悄然改變,“大數據之都”、“中國數谷”這些詞匯開始高頻出現。這座中國西南角落里的城市,正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方式,悄然旋轉著歷史舵盤。這種方式,名為大數據。
改變從“吃螃蟹”開始
2013年9月8日,貴陽市人民政府與中關村科技園區(qū)管理委員會在貴陽國際生態(tài)會議中心正式簽署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雙方共同打造的“中關村貴陽科技園”揭牌,拉開了貴陽發(fā)展大數據的序幕。
歷史有巧合,也有必然。正是2013年,被學界一致認同為“大數據元年”。
從此,貴陽大數據開始了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在這一個從未有過成功先例的行業(yè)內,貴陽市摸著石頭過河,逐漸找到了一條有別于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的特色發(fā)展之路。這個落后地區(qū)通過大數據仿佛看到了彎道取直,后發(fā)趕超的希望。
2014年9月14日,2014中國“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yè)模式大賽正式啟動,在全國率先開放政府數據目錄;
2015年2月12日,工信部批準創(chuàng)建貴陽·貴安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集聚區(qū),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發(fā)展集聚區(qū)正式“落戶”貴州;
2015年4月14日,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在貴陽成立,通過線上大數據交易系統(tǒng),撮合客戶進行大數據交易;
2015年5月26日至29日,全球首次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峰會和展會——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yè)博覽會暨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舉行。
2016年1月15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應用促進條例》,全國首部大數據地方法規(guī)在貴州誕生;
2017年4月,貴陽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貴陽市政府數據共享開放條例》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部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地方性法規(guī),也是我國首部設區(qū)的市關于大數據方面的地方性法規(guī)……
短短數年,貴州和貴陽創(chuàng)造的諸多“第一”,也許超過了過去數十年。
數據開放改變城市氣度
然而,這么多“第一”,究竟有何實際作用?大數據又到底如何改變了這座城市?
如果不是走在貴陽市高新區(qū)的街道上,看見鱗次櫛比的科技樓,看見朗瑪信息、高新翼云、茅臺云商等高新企業(yè)掛在大廳的索引表上的名頭,看見班加羅爾的工程師在呼叫中心為貴陽員工培訓的話,或許還真不會有人相信,大數據正在改變一個城市。
大數據在改變一個城市,開放卻在一個城市的氣度。
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作為實現信息資源價值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城市治理上,通過政府與企業(yè)數據在交通、醫(yī)療、旅游等領域彼此開放和對接,實現了治理效率上的提升。
而數據顯示,中國約有80%的公共數據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做更多的事,如何利用沉睡的數據解決痛點,成為了貴陽市思考的問題。
2017年1月18日,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致力于提供貴陽市政府部門可開放的各類數據的查詢、瀏覽、下載、API調用等數據服務。為企業(yè)和個人開展政府數據資源社會化開發(fā)利用提供數據支撐,促進政府數據的增值利用,推動大數據“雙創(chuàng)”及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隨后,2017年3月,中國國際大數據挖掘大賽開始啟動,基于開放的貴州省政府數據和貴陽市政府數據,讓參賽者通過挖掘數據,發(fā)現新的“金礦”。作為全國首個數據挖掘的國際性賽事,吸引了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萬余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
以大賽的冠軍博為軟件為例,該企業(yè)開發(fā)的“101萬能數據采集引擎”,憑借“無需軟件廠商配合,任意軟件數據連通”的優(yōu)勢,一站解決各行業(yè)、各領域普遍存在的數據孤島、不同業(yè)務系統(tǒng)數據互聯(lián)共享等問題,解決了行業(yè)痛點。
同年的5月27日,《2017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報告》發(fā)布。這份由復旦大學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fā)布的報告,是國內首次對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指數進行評估,貴陽名列前茅,排名全國第二。
需知,全國的19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大多位于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qū),長江以北分布較少。其中,廣東省地級市開放平臺分布尤為集中。
截止到2018年5月15日,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已經開放了52個市級部門、13個區(qū)縣的6324865條數據。誰能預料到,一個后進西部城市,一個千年前問“漢孰與我大?”的夜郎古國,竟然比沿海發(fā)達城市還走到了開放的前列。
便捷支付改變生活格局
2017年,那是在貴陽市太慈橋一個隨處可見的小巷子里,出門買菜忘記帶錢的25歲小伙子正站在菜攤前發(fā)愁。正當他猶豫要不要爬7層樓回家取2元白菜錢的時候,60多歲花白頭發(fā)的老嫗竟然拿出了一張印有收款二維碼的紙片遞到了他的面前。
“用這個吧,還挺方便的?!泵鎸χ』镒勇燥@驚訝的表情,她接著說道,手機付款不但省去了找零的麻煩,還能用收到的零錢繳納水電費,自己再也不用麻煩兒子去銀行代繳了。
小伙子拎著白菜,想起了他剛在香港旅游的經歷。那是香港旺角最著名的大商場,當他準備為看中的衣服付款時,營業(yè)員卻告訴他只能用現金。因為他們既不支持第三方支付,銀行卡的支付網絡還出現了故障,無奈的他只能空手而歸。
這樣的事例不僅發(fā)生在貴陽。不久之前,一位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家鄉(xiāng)的法國小伙子突然火了。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懇求將微信支付推廣到法國,因為自己在中國讀書之后完全依賴上了手機支付,回到巴黎反而像回到了“鄉(xiāng)下”。
這樣的改變,就像一場洪流席。2017年4月,有一位貴陽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不攜帶現金的生活方式,她在正常工作和生活的13天內僅用了2.5元現金。
之后的6月16日,貴陽市召開推動便捷支付工作動員大會,部署向全市推廣應用集成受理二維碼、市民云卡和便捷支付塊數據系統(tǒng)建設工作。7月1日,年內會實現商圈、景區(qū)支付寶全覆蓋。
不帶現金、證件和卡片,也不必安裝指定的單一支付工具,市民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安全便捷地完成所有常見交易、辦理所有市政公共事務……
這依托的是貴陽市民云卡,這個“掌上神器”,讓市民可以通過手機享受乘公交坐地鐵、掛號看病診間繳費、社保公積金個稅查繳、水電氣公用事業(yè)繳費、數字駕照網上交管等各類市政公共服務。
貴陽市民云卡聚合市政公共服務上線后統(tǒng)一向各移動客戶端投放,這個產品及運營模式也是全國首創(chuàng)。市民因此可以不必下載新的APP,使用自己熟悉的客戶端即可一站式享受政府統(tǒng)一推送的公共服務。真正做到“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預計到2018年末,貴州通集成受理二維碼將遍布貴陽城鄉(xiāng)90%以上商家,貴陽市民云卡將覆蓋全體市民,并向外來游客開放服務。讓普通市民的生活,發(fā)生顛覆性改變。
數據鐵籠改變政務管理
公職人員的工作,往往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從稅務局窗口的工作人員,到街頭指揮交通的交警,再到維護城市形象的城管隊員。他們的工作流程規(guī)范與否、態(tài)度良好與否、執(zhí)法公正與否等,直接影響著行政效力與黨委政府的形象。然而限于傳統(tǒng)監(jiān)督方式的局限性,監(jiān)管亟需找到新出路。
還是大數據,貴陽市將其用來管住權力,形象地稱之為“數據鐵籠”,即把權力放進籠子管起來,讓權力不能任性。
“數據鐵籠”目前已經滲透到了貴陽市諸多窗口單位。時間回到4月6日上午7點10分,交警小筑來到他所執(zhí)勤的路口。這里位于貴陽市一環(huán)內,附近有很多商場、學校和機關單位,是車流密集的一條交通要道。街上的路燈還沒熄滅,身后的大廈還閃爍著霓虹燈,他把手機攝像頭對準自己,“咔”的一聲按下了快門。請別誤會,他不是要在朋友圈里曬自拍——小筑在手機終端上輸入賬號和密碼,將“到崗”照片上傳到后臺,表明自己已經就位。
自拍打考勤,是街面執(zhí)勤交警每天工作的第一步。從這一刻開始,“小筑”上班時間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數據鐵籠”記錄在案。
與交警類似,城管隊員的工作也具有類似的特點。當你點開貴陽市城管局“數據鐵籠”大數據融合分析平臺,眼前立即出現一張詳細的“地圖”——街邊的煙酒雜貨鋪、公交車站都有清晰標注。同時,這套專為城市管理使用的系統(tǒng)還特別標注出城管執(zhí)法人員、車輛,及在其備案的建筑工地、汛期積水、違章建筑等內容。
“這樣的好處便于我們在地圖上找到執(zhí)法軌跡。以執(zhí)法人員為例,在地圖那頭的執(zhí)法人員手中的‘執(zhí)法通’APP與這套系統(tǒng)相連接,只要進入‘執(zhí)法通’后,利用移動基站和衛(wèi)星定位的互補定位技術,提供移動定位服務。其一天的工作情況都能在地圖中以軌跡的方式顯示出來,方便平臺實時了解執(zhí)法人員的位置。遇到突發(fā)事件時,有利于對人員和車輛進行調配?!睔W陽熠說。
2016年3月,《貴陽市全面推進“數據鐵籠”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貴陽市2016年全面推進“數據鐵籠”工程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印發(fā),包括市政府辦公廳、市教育局等在內的24個政府部門將納入“數據鐵籠”。至此,“數據鐵籠”工程建設覆蓋市政府所有組成部門,實施單位總數達到40家。
大數據,從2013年的一個飄在云端的詞匯,在短短數年間落地生根發(fā)芽。它像一場顛覆性革命,小到一個人、一個城市,大到一個國家乃至世界,都將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改變。正如馬云所說,未來數據,將成為繼能源以后的核心競爭力。
別再問大數據能做什么,要問大數據不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