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網絡快速覆蓋世界,悄然影響世界。某種程度上,誰占領網絡制高點,誰就掌握主動。在網絡事件頻發(fā)、網絡安全問題凸顯的今天,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跟上“自媒體”形勢要求,自覺消除“網絡迷茫”現(xiàn)象,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8月7日《人民日報》)
近年來,互聯(lián)網快速融入中國,成了各種社會思潮、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tài)較量的戰(zhàn)場,成了國人接觸社會、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成了各級領導干部了解民情、聽取民聲、體察民意、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因而,在工作過程和業(yè)余時間“觸網”,也成了眾多領導干部繼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之后的的“第五習慣”。更有廣東先行一步,組織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黨政主要負責人進行計算機和網絡應用技能考核……
但我們也注意到,面對虛擬社會的挑戰(zhàn),一些領導干部卻陷入了“網絡迷茫”。有的對發(fā)郵件、看微博、上QQ、回復網友問題、進行視頻對話等不得要領,半天找不著北;有的對網絡高調談理論,低調去實踐,怕說錯話、怕辦錯事,怕留下把柄,敷衍了事;有的監(jiān)管失控,引導無方,對待網絡事件,要么是“躲”,要么是“堵”,要么是“拖”,導致負面影響蔓延擴大甚至引發(fā)群體事件……
今次,人民日報刊發(fā)理論文章,高調吁請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掌握“@時代”技能本領,自覺提升“網絡問政”能力,不斷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傳遞出積極的信號意義。在網絡高速發(fā)展的當下,把握網絡媒體的特點,高度重視網絡,理性看待網絡,正確使用網絡,在實踐中學會應對網絡媒體帶來的挑戰(zhàn),運用網絡執(zhí)政為民,不僅是各級領導干部的一項重要“功課”,也是一種執(zhí)政本領。
本領,是“練”出來的。如何“觸網”,當在“善”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強引導,對網絡、網友、網上所反映的社情民意要尊重、包容,把關注網絡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tài)來堅持,把處理網絡輿情當作一種能力來鍛煉;二是要及時回應,真實回應,準確回應,主動回應,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質疑面前不遮掩,在指責面前不沖動;三是要強化互動,與網民平等交流溝通,對反映的問題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進行處理,切莫頭腦發(fā)熱,一刪了之、跨省追捕。
網絡為民主、公開、透明提供了有利載體。一個不上網、不重視網絡建設、不會利用網絡的領導,絕不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領導。唯有與時俱進,把善于“觸網”作為一種基本功和執(zhí)政本領來練就、提升,在開博、發(fā)帖、灌水、拍磚等官民互動中搶占“虛擬化”信息高地,籍此化“危”為“機”,了解最真實的社情民意,用以指導和推動自己的工作,促進科學決策,方能在“先發(fā)制勝”中引領時代潮流,開啟運用網絡執(zhí)政為民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