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開通微博,征集兩會議案和提案,反映網民呼聲,成為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據統計,2010年有20位人大代表、27位政協委員共47人開通新浪微博;2011年有140位人大代表、188位政協委員共328人開通新浪微博;據新浪、騰訊、人民網微博平臺的數據統計,今年有786位兩會代表、委員開通實名微博。微博在參政議政中的作用日漸凸顯,網絡問政深入人心。
微博提案:
參政議政新渠道
《中國經濟周刊》采訪報道了今年兩會代表、委員中走紅的“微博控”。其中,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的微博擁有粉絲630多萬。今年2月20日,蔡奇就開始在微博上征集議案,到兩會召開時,微博上的轉發(fā)和評論超過12000條。蔡奇說,這次會上共提交議案、建議及發(fā)言50件,95%都從網友建言中整理的。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在人民網開通實名微博。兩會期間,他每天挑選提案或會議現場進行微博報道,到兩會結束時發(fā)了222條。詹國樞說,說真話、及時說、說多點、說深點,微博就會更受歡迎。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公共管理和電子政務專家汪玉凱認為,微博的使用,不僅拓寬了人大代表獲取民智的渠道,也為人大代表提供了一個新的表達途徑。
網絡開放、互動、無時空限制等特點,使網民可以充分發(fā)表意見和評論,網絡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了解民意、傾聽民聲和參政議政的重要渠道。比如,今年兩會,人民網特別策劃推出的“兩會來了,我托書記省長捎句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統計,截至3月14日,該活動共收到網友建言3萬多條,其中,陸續(xù)有10位省級“一把手”給網友回應,194條建言得到了官方直接答復。
政務微博:
服務于民新平臺
互聯網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其實早已遠遠超出了虛擬社會的范疇,成為現實社會的一部分。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5.13億,已超過國民總數的1/3。其中微博的使用率為48.7%,微博用戶約有2.5億。還有一組數據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國家行政學院最新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政務微博總數高達50561個,較2011年初增長了776.58%,其中黨政機構微博共32358個,黨政干部微博共18203個。政務微博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fā)展,為網絡問政的繼續(xù)深化奠定了基礎。
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隨著執(zhí)政理念、新媒體和輿論格局的發(fā)展變化,政府與公眾的互動方式也在改變。重視互聯網、用好互聯網,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改變執(zhí)政方式,提高執(zhí)政能力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正如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玉凱所說:“微博的崛起,對中國政府管理產生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今年3月初公布的《2011中國網絡輿情指數年度報告》說,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開通政府微博發(fā)布廳,整合了同一地域各部門政務微博資源,發(fā)布信息,推廣宣傳,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推動政府與網民的溝通。
政務微博一方面拉近了政府官員與網民的距離,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為民排憂解難的作用。據報道,截至去年年底公安機關開設的政務微博已達4000多個,經過認證的民警個人微博約有5000多個。各級公安機關正在構建具有鮮明公安工作特色的微博群,完善公安微博的群眾訴求受理反饋制度。公安微博也正在成為處理涉警網絡輿情危機的第一消息源。
在突發(fā)性事件中,政務微博及時發(fā)布信息,遏制謠言,穩(wěn)定人心。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發(fā)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該省政府新聞辦在啟動突發(fā)性公共事件新聞報道應急預案的同時,開設微博滾動播報搶險救災最新進展信息,對于人們了解災情和災后重建都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2月,首屆政務發(fā)布微博模式探討高峰論壇發(fā)布《各省政務微博報告》分析認為,從內容上看,政務微博已經從公安系統推廣到了衛(wèi)生、工商、團委等系統;從地域上看,已經從經濟活躍的東部沿海地區(qū),逐步擴大到全國各個省市,甚至到了西部和邊疆地區(qū)。該報告認為,政務微博的六大核心功能體現為:服務于民、展示親民形象、網絡問政、輿情引導、應急救援、宣傳推廣。
健全機制:
防止政務微博“僵尸”化
政務微博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成為政府部門創(chuàng)新管理、信息公開、傾聽民意和進行輿論監(jiān)督的新平臺。但是也有專家指出,一些政務微博信息的互動和對網民的回應還不夠積極有效,出現了“死博”“沉博”現象;有些政務微博管理滯后,長期處于休眠狀態(tài)。
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今年1月發(fā)布的《2011年政務微博發(fā)展分析報告》指出,去年呈“井噴”式發(fā)展的政務微博,目前已步入一輪“優(yōu)勝劣汰期”。該報告主持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沈陽教授認為,政務微博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繼續(xù)活躍的政務微博,將因其傳播主體權威性、傳播內容準確性、互動溝通有效性以及線下處理實效性等明顯優(yōu)勢,逐漸成為網絡社會的“意見領袖”,并將這種領袖地位擴展到現實社會;另一方面,一些無作為的、裝聾作啞、形式主義的政務微博,將淪為“僵尸微博”“空客微博”,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根基。
政務微博也需要經營,經營的關鍵是博主與網民的互動。全國人大代表張兆安今年兩會上專門提交了一份關于完善政務微博功能的建議。張兆安認為,開微博容易,用好微博難。目前,相當一部分政府部門微博只注重信息發(fā)布功能,實際上把微博變成了又一個信息發(fā)布平臺。有的政務微博,發(fā)布的內容基本都是領導開了什么會、出席了哪些活動;有的政務微博則出于應付,直接粘貼了大量文件,對于網友的留言也不做回復。這樣的政務微博只是在重復著政府公眾信息網已有的功能,沒有發(fā)揮微博的優(yōu)勢。
專家認為,規(guī)范政務微博的使用,健全管理機制,提高應用水準,充分發(fā)揮其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作用,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