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務新媒體是各級教育系統進行與其工作相關政務活動、提供在線公共事務服務、與公眾互動交流、開展網絡問政的新媒體平臺,推動了教育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創(chuàng)新了教育公共服務模式,加強了政民互動交流,引導了社會輿論,已成為各級教育系統完善與公眾對話溝通機制,提升教育服務效能和水平的重要渠道。

  “政策+需求+載體”的立體驅動

  為什么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突然出現并得到迅猛發(fā)展?原因有四:一、國家政策驅動,這是主導力量。當前主要是由政府頂層設計并出臺政策文件大力推動政務新媒體建設,昭示了移動互聯網條件下政務新媒體大發(fā)展時代的來臨;二、社會需求驅動,這是內生動力。社會對教育問題的聚焦和關切,使得教育部門必須選擇一種直接面向社會群眾進行政務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直接觸摸民意、溝通輿情、協調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并綜合服務社會發(fā)展的高效、便捷、準確的官方媒介渠道。三、技術發(fā)展驅動,這是條件保障。隨著4G移動通信技術進一步推廣,移動互聯領域將逐步形成新的媒體生態(tài)圈和媒體生態(tài)系統,政務新媒體發(fā)展也將不斷深入,在現有存量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提供個性化服務。

  “政務+互動+服務”的基本功能

  新媒體出現之后,公共話語空間被重構,有效構建平等、民主與和諧對話關系是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建設應當考量的問題。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工作重點是做好服務,幫助教育受眾明確表達并實現他們的公共利益。目前,將“互聯網+政務”理念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推進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APP等主要載體應用,積極主動回應各類合理教育訴求,是建設教育服務型新媒體平臺的重要趨向。

  互動和服務已成為教育新媒體政務平臺的最大需求和不竭動力,其平臺建設的首要功能是注重政民互動,及時回應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APP上的公眾留言,并將公眾所反映亟待解決的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做好問題跟蹤,確保能夠做到答公眾之疑、解公眾之難。教育政務新媒體是把雙刃劍,既是提升教育形象和現代治理能力的“助力儀”,也是社會教育問題顯現的“晴雨表”,其工作的重要方向是完善網絡政務工作機制,大力加強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推進教育政務公開信息化。

  “集群化+一站式+大宣傳”的運營模式

  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兼有政治屬性和服務功能。建設教育政務新媒體可考慮實施“一體兩翼”的運營模式,“一體”即打造全國教育系統互聯互通,上下協作聯動的政務新媒體集群矩陣;“兩翼”即在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同時,大力開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出全員、全方位參與的大宣傳格局。

  以教育政務新媒體集群化發(fā)展為引領,一方面實現傳播的疊加效應,集群化的輻射力極大增強對社會公眾的輿論引導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實現社會突發(fā)事件的快速響應,并對熱點焦點教育問題相互配合發(fā)聲,積極引導教育輿情健康有序發(fā)展。

  當前教育政務新媒體運營思維集中體現以宣傳為主、服務為輔的傳播理念,傳播過程重內容輕用戶,打造特色鮮明的新媒體平臺,還必須增強以公眾為中心的意識,著力發(fā)揮“兩微一端”的雙向溝通功能提升教育服務效能。教育政務新媒體在日常運維中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貫穿運維全過程,把教育政務新媒體打造成壯大主流輿論的重要陣地。

  “精準化+即時性+零距離”的傳播特征

  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有助于建立健全權威信息發(fā)布機制,實現信息精準化傳播,在即時、快捷信息傳播中不易受外界客觀因素制約,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各類教育政策和信息向公眾發(fā)布傳播,在時效性上遠遠勝過傳統媒介;通過教育政務新媒體應用,各級教育部門可以主動回饋,聯動相關部門積極服務各類合理教育訴求,構建“零距離”的銜接渠道。在精準化服務和迅捷性傳播中,不斷提升了公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同時,與用戶“零距離”接觸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在信息溝通中要宣傳性傳播與非宣傳性傳播并用。教育宣傳引導可以一定程度攏聚公眾的思想認識,同時又需要非宣傳服務溝通,從而將人們的行為向正確方向引導。二、要加強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文化向度和隱性滲透。潤物無聲才能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教育功能,應當改變以往生硬的宣傳模式,多使用文化元素,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文化手段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新技術+新應用+新平臺”的創(chuàng)新路徑

  新技術和新應用是網民對視覺、聽覺和思維功能需求的延展。構筑包含平臺選擇、內容定制、分類發(fā)布、效果評估等一體化的新媒體技術平臺支撐體系,如何通過技術變革和創(chuàng)新,做好線上新型服務,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用戶黏性,將是教育政務新媒體成敗與否的關鍵。

  教育政務新媒體平臺發(fā)展是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成果,這種趨勢是以新技術為引領,技術創(chuàng)新對提升媒體服務能力和輿論引導力尤其重要,技術創(chuàng)新的效果關鍵在于使用平臺。2016年,VR(虛擬現實)、短視頻、動畫等新技術開始頻頻得到應用,2017年人工智能又將進入快速發(fā)展期,直播和視頻將成為新媒體平臺主打形式。新技術和新應用要契合廣大教育受眾的需求特征,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教育政務新媒體既是傳統教育話語權解構后適應教育宣傳形勢發(fā)展的產物,也是實行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平臺。

  (作者:沈革武,系武漢理工大學宣傳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