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元年:中國電子政務十大猜想

  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guī)劃的開篇之年,即是“十二五”規(guī)劃宏偉藍圖全面展開的新開端,也是國家各項事業(yè)全面騰飛的新起點。2011年,我國電子政務發(fā)展也將進入新的時期,國脈電子政務網特別企劃中國電子政務十大猜想,以期探尋我國電子政務未來發(fā)展方向。

  1、政府網站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同時也“十二五”政府網站發(fā)建設的奠基之年。隨著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政府網站的普遍認知度與社會認同感正在逐年增加,人們對政府網站的參與熱情與應用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新技術的出現讓人們對政府網站的服務內容與能力提出新的期待?!笆濉闭W站的發(fā)展應順應互聯網與電子政務發(fā)展的時代潮流,契合“智慧政府”的建設要求,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和調動公眾參與熱情,使用戶不僅是政府網站的受益者,同時要成為政府網站的建設者。政府網站不能止步于“政府的網站”,應發(fā)展成為人民參與政治生活的“智慧導航”與“感知中國”的網絡支點。(來源:國脈互聯《2010中國政府網站發(fā)展研究報告》)【詳細

  2、網絡問政

  從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演繹億萬網民“最幸福的網事”,到地方官員邀請網友“拍磚”、“灌水”;從領導干部開設網絡博客,到政府網絡發(fā)言人紛紛亮相;從上網“捎話”成干群交流的新時尚,到網絡問政寫進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網絡正成為執(zhí)政者與民眾真誠互動的言論場,成為政治文明與法治建設進步的助推器。2011年期待更多的黨政官員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榜樣,與廣大網民親密接觸,推動國家網絡問政和民主政治更加成熟?!?span alt="" lang="/gov/zxzx/2010/9/13/115520.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3、網民力量

  據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4.2億,突破了4億關口,較2009年底增加360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31.8%,較上一年度提高2.9個百分點。網民規(guī)模穩(wěn)居世界第一。如今,輕點手中的“鼠標”,通過網絡關注社會熱點、表達意愿,已成為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前些年的熱衷“圍觀”“拍磚”等情緒化表達不同,隨著中國互聯網產業(yè)發(fā)展的逐漸成熟,網民意愿的表達也日趨理性,并由單純關注熱點事件本身,逐步發(fā)展為“舉一反三”“呼吁建議”等,體現出網民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政府網站邀請網民“拍磚”、“灌水”、“挑刺”,2011年這股強大民間力量必定持續(xù)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不容忽視?!?span alt="" lang="/gov/zxzx/2010/11/22/120498.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4、微博客

  在互聯網時代,用好新興媒體來引導輿論、應對社情,是政府的職責。如今,微博客是最為短平快的網絡信息傳播平臺,而政府部門掌握著重要的稀缺信息,如果二者能有效地整合起來,官方微博客將成為最受歡迎的傳播工具。政府把互聯網作為政務信息公開的首選平臺,開通微博客應對突發(fā)輿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親民性。然而,把微博客陣地打造成公眾信賴的品牌,以及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乃至網絡問政的真正實現,將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span alt="" lang="/gov/zxzx/2010/6/7/104180.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5、網絡發(fā)言人

  網絡時代,政府部門利用網絡平臺回應公眾關切,是對“網絡問政”的一種落實?!熬W絡發(fā)言人”的誕生,不僅意味著新聞發(fā)言制度的刷新,更標志著信息公開、網絡問政的深入。從政府網站開通,到地方領導留言板設立,各地借助新興傳播手段,關注、回應輿情民意,更為積極,更為規(guī)范。繼云南、廣東、貴州等地方政府部門率先設立了網絡發(fā)言人制度,2010年,我國各地方政府網絡發(fā)言人頻頻亮相,從現實走向網絡。2011年,網絡發(fā)言人如何調動相關部門,如何確保答復實效,如何保證自身公信,成為新的考驗?!?span alt="" lang="/gov/zxzx/2009/10/14/86020.shtml" target="_blank">詳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