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綜述

  編者按:政府網站,既是電子政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子政務發(fā)展程度的主要標志,在政府網站的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各級政府網站以服務為中心,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政府網站管理和運營的新形式、新方法,最佳實踐也在逐步成型。2011年“第六屆中國特色網站評選”活動共有74家單位獲獎,其中9家單位獲得最佳實踐案例獎,9家獲得運維管理獎,8家獲得服務創(chuàng)新獎,9家獲得品牌欄目獎,7家獲得用戶體驗獎,7家獲得用戶滿意獎,25家獲得特色提名獎,獲獎單位中分別涵蓋了不同行政級別的政府網站。

  海西州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haixi.gov.cn)開通蒙文版、藏文版網站,為少數民族公眾參政議政開辟了綠色通道。網站頁面美觀、欄目結構清晰、功能應用便捷,充分考慮了蒙、藏族群眾的使用習慣和特殊要求。在本屆評選中榮獲“特色提名獎”。如下是國脈互聯政府網站評測研究中心提供的獲獎說明,轉載請注明。

4.jpg
海西州政府門戶網站蒙文版頁面

  中國·柴達木蒙、藏文政府門戶網站經過精心設計研發(fā),于5月6日面向社會公眾正式發(fā)布運行,標志著海西州少數民族文化事業(yè)和電子政務建設又邁上了新的臺階。蒙文網站共設置政務動態(tài)、蒙古文化等一級欄目14個、二級欄目61個,藏文網站共設置法律法規(guī)、藏族文化等一級欄目14個、二級欄目54個。

  一、精心策劃,全力開發(fā)蒙藏網站。網站開發(fā)建設中,始終將少語字體的標準化、統(tǒng)一化作為技術開發(fā)的關鍵課題進行攻克。經反復研究和測試,采用嵌入字體優(yōu)化技術,將少語字庫與網站開發(fā)軟件平臺進行了無縫集成,達到了在任何操作系統(tǒng)、任何語種的計算機上瀏覽少語版網站時,均無需下載和安裝少語字體或控件的建設要求,有效地解決了公眾瀏覽少語版網站時字體顯示異常等難題。網站設計時,在頁面布局、欄目策劃、功能開發(fā)等方面,充分考慮了蒙、藏族群眾的使用習慣和特殊要求,力求網站頁面美觀、欄目結構清晰、功能應用便捷。

  二、準確定位,暢通為民服務渠道。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創(chuàng)新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新渠道、新方式,增設蒙、藏語視頻新聞等欄目,多角度宣傳民族政策,傳承民族文化。開辦領導信箱,聽取群眾呼聲,在線接受、辦理公眾建言獻策和情況反映。圍繞政府重要決策及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開展網上調查、征集社情民意、網上辦事等互動事項,為少數民族公眾參政議政開辟了綠色通道。

  三、組織力量,加大內容譯制力度。根據蒙藏文網站欄目設置要求,由州民語辦組織專人對國家、省、州相關法律法規(guī)、文件制度、政務信息、重大決策等進行專業(yè)翻譯,并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及時填充到網站對應欄目。為確保上網信息翻譯的準確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持對所有譯文進行復校或三校,做到信息不準確不發(fā)布、翻譯不準確不發(fā)布。目前,蒙藏網站已譯制填充圖文、視頻信息近700余條。

  四、加強管理,確保網站安全運行。建立健全網站運行管理制度,規(guī)范網站信息采集、審核和發(fā)布流程,明確網站相關管理維護、內容保障單位、人員職責,嚴把上網信息發(fā)布審核關,嚴禁涉密信息、有害信息上網,確保信息的權威性、準確性。建立網站內容保障長效機制和督查考評機制,使網站內容保障工作常態(tài)化,第一時間發(fā)布易公開信息,增強網站的游覽性和可讀性。

  中國·柴達木蒙藏網站的成功發(fā)布,填補了海西州蒙、藏文政務網站空白,對推介海西,弘揚柴達木精神,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促進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普及文化教育,傳播科學知識,弘揚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著力將中國?柴達木蒙、藏文網站打造成為少數民族群眾掌握方針政策、參與黨政決策、暢通社情民意的主要窗口和交互平臺。

相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