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直、駐縣各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政務輿情回應工作,提升政務公開水平,增強政府公信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國辦發(fā)〔2016〕61號)精神和省市有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做好政務輿情回應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準確把握政務輿情回應工作原則
?。ㄒ唬┘皶r有效原則。堅持快速反應,把握好時度,第一時間監(jiān)測、收集,第一時間上報、研判,第一時間核實、處置,第一時間發(fā)布、回應。
(二)分級負責原則。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涉事責任部門要明確責任,積極主動回應輿情,注重源頭防范、源頭治理、源頭處置。
(三)雙向互動原則。快速受理群眾咨詢投訴,及時公開熱點、敏感話題真實情況,線上線下及時交流,實時反饋回應情況,做到事事有回音。
二、完善政務輿情回應工作流程
?。ㄒ唬┘皶r監(jiān)測收集。各鄉(xiāng)鎮(zhèn)、部門和單位要對政府門戶網站、論壇、微博、網絡問政、熱線電話、新聞跟貼,以及傳統媒體上的重大政務輿情,安排專人和力量負責監(jiān)測收集,即時掌握輿情動態(tài);對涉及本鄉(xiāng)鎮(zhèn)本部門本單位工作的疑慮、誤解、謠言等,迅速與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微信等工作機構核實銜接,切實做到不漏報、不遲報,實現輿情信息資源互通互動互助共享,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輿情監(jiān)測體系。
(二)科學分析研判。健全政務輿情研判標準,根據輿情內容、公眾反應、媒體介入程度等,準確判斷回應價值;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出臺前進行輿情風險評估,對可能引發(fā)的風險進行預測、研判,并制定相應的處置預案;對重大敏感政務輿情,要形成輿情分析報告,及時準確對事件的性質、輿情走勢、可能出現的風險等進行評估,提出預控處置意見。
(三)規(guī)范應對處置。推動完善網上網下相結合的綜合回應防控體系,按照“網上問題,網下解決”的要求,將輿情處置和事件處置相結合;規(guī)范輿情反映問題的受理、轉辦、回應等工作流程,定期通報網絡社情民意辦理和處置情況。
(四)分類回應反饋。一般性政務輿情,經調查核實,如情況不真實或有較大出入的,相關鄉(xiāng)鎮(zhèn)、部門和單位在出現輿情的網站、論壇或電視臺,及時公開政務信息,說明真實情況,澄清事實真相;如情況屬實,應將部門采取的工作措施、處置結果等信息,及時、真實、穩(wěn)妥地公開,以回應媒體關切、降低負面影響;對于重大政務輿情,相關鄉(xiāng)鎮(zhèn)、部門和單位要根據上級要求、應急管理和政務公開規(guī)定,及時組織對輿情反映情況開展全面調查,快速形成調查報告和處置意見,第一時間通過新聞發(fā)布會和網絡媒體,發(fā)布相關信息。
三、拓寬政務輿情回應渠道
?。ㄒ唬┘訌娦旅襟w建設。認真做好信息發(fā)布、推送,及時回應網民關切,對政府重要會議、重大活動進行“微直播”;及時發(fā)布各類權威政務消息,尤其是涉及公眾重大關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規(guī)方面的信息;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功能,及時與公眾互動交流,對涉及群眾整體性利益、重大突發(fā)性事件等網絡熱點,引導網民關注重點、理性參與;同時要加強與網絡意見領袖的線下互動交流,通過聘請網絡意見領袖擔任政風行風監(jiān)督員、旁聽政府相關會議、參與政府重大決策等形式,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聯系制度,發(fā)揮網絡意見領袖示范作用和影響力。
(二)加強專線、熱線電話建設和管理。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機制,理順辦理程序,強化考核檢查,確保熱線電話有人接聽,及時答復公眾詢問;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及時轉交相關部門和單位辦理,限時辦結。
(三)加強網民留言辦理。省市政府批轉的網民留言,承辦單位須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并向縣政府報告辦理情況,“縣長信箱”和其他網絡平臺網民留言,須在1個工作日內受理,3個工作日內辦理,5-7個工作日內回復,情況特殊的延長7個工作日;政策咨詢、意見建議類留言須在1-3個工作日內回復,凡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辦理時限的,按規(guī)定時限辦結,確保網民反映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和反饋。
四、強化政務輿情回應保障
?。ㄒ唬┘訌娊M織領導。各鄉(xiāng)鎮(zhèn)、部門和單位要將輿情收集、研判、回應作為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的重要內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指定專門工作機構,堅持和完善專人采編、領導審核把關等工作程序;安排專業(yè)人員負責政務輿情收集、分析、回應等工作;建立工作落實和聯動機制,形成正確面對輿情、遇事不躲不推、妥善處置事件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加強業(yè)務培訓。加強對政務公開和輿情回應工作人員的培訓,建立培訓工作常態(tài)機制,經常組織開展面向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新聞發(fā)言人、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政務微博微信相關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把握政策能力、輿情研判能力、解疑釋惑能力和回應引導能力。
(三)加強督查考核。將政務輿情回應情況作為政務公開的重要內容納入年終考核,經常性對政務輿情回應情況進行督查,梳理匯總經驗做法,對先進典型推廣交流,發(fā)揮好示范引導作用;建立政務輿情回應通報批評和約談制度,定期對政務輿情回應工作情況進行通報,對工作消極、不作為且整改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談;對不按照規(guī)定,侵犯群眾知情權且情節(jié)較重的,會同監(jiān)察機關依法依規(guī)嚴肅追究責任。